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93篇
  免费   10248篇
  国内免费   6139篇
耳鼻咽喉   823篇
儿科学   1859篇
妇产科学   799篇
基础医学   7783篇
口腔科学   2177篇
临床医学   12675篇
内科学   10097篇
皮肤病学   1083篇
神经病学   2998篇
特种医学   3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8993篇
综合类   23927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0026篇
眼科学   1841篇
药学   11573篇
  115篇
中国医学   8990篇
肿瘤学   5870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1403篇
  2022年   3258篇
  2021年   4690篇
  2020年   4013篇
  2019年   2616篇
  2018年   2604篇
  2017年   3303篇
  2016年   2568篇
  2015年   4414篇
  2014年   5631篇
  2013年   6335篇
  2012年   9072篇
  2011年   9655篇
  2010年   7963篇
  2009年   6877篇
  2008年   7383篇
  2007年   6954篇
  2006年   6257篇
  2005年   5135篇
  2004年   3560篇
  2003年   2950篇
  2002年   2298篇
  2001年   1740篇
  2000年   1414篇
  1999年   839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腹盆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显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多见脓肿壁呈厚壁分层强化及内部强化分隔。其他伴随的CT表现:子宫骶骨韧带增厚9例,直肠周围、骶前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例,显示输卵管扩张积脓或积液的管状结构影6例,宫腔积液4例。CT观察到脓肿与盆腔结构粘连包括:肿块与子宫粘连者9例,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者4例,与盆腔小肠肠管及盆壁结构广泛粘连3例;显示腹膜增厚伴腹水及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伴阑尾炎各2例。结论 CT除了能观察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还能显示相邻盆腔器官的受累粘连及盆底软组织或筋膜层的炎性浸润,能对附件脓肿做定性和定位诊断,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自1991年美国Clayman[1]首次报道腹腔镜肾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标准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手术初学者学习曲线长;术中缺乏三维视觉效果影响手术安全性;腹腔镜器械缺乏触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4.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106.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7.
肱骨内上髁骨折致尺神经卡压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17岁,因右肘肿痛,活动受限30min于2005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0min前与同学扳手腕时突感右肘内侧疼痛难忍,逐渐肿胀,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无麻木。查体:右肘内侧肿胀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右肘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活动良好,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肱  相似文献   
108.
109.
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概况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10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热点。据报道无任何医疗保障的农民人口占79%,应住院而未住院占30%,原因多为经济困难。WHO报告191国卫生绩效评价中国列第144位、公平性列第188位。农民是人群的大多数,其健康问题是很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当前推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后,我省要求2007年扩点到60%县市,2008年全省100%县市实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5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肛管腺癌共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6岁。肛门出血、便条变细和肛门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36.7%伴有慢性肛周疾病史。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各7例,肺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纵隔转移各1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放化疗组、综合治疗组(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无局部治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1,3%、20.0%、56.3%和15.0%,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4.4%、0、37.5%和0。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肛管腺癌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